首页> 文联要闻

范迪安: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3年06月0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习艺强国”工作室
0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言。图源:央视新闻联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座谈会上发言。会后,范迪安接受了中国文艺网“习艺强国”工作室采访,畅谈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感想体会。

中国文艺网:昨天您参加了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言,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请您谈一下感想体会。

范迪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感振奋,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彰显了富有创见的中华文明观和中国文化观,极大地启发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突出特性,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让我们深感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由此心生自豪感。也激发我们要努力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在新形势下以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为精神动力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朝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光辉前景的根本动力。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高擎中华文明火炬,坚持守正创新,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以赓续传统、面向未来的精气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中国文艺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文艺工作者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您认为应该怎样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范迪安: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产生化育心灵、陶冶情怀的作用,今天的文艺创作要更加自觉地把这种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一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树立文艺创作的时代使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等,都强调了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唐代张彦远写的第一部中国古代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开篇就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讲的也是丹青绘画的社会作用。今天,我们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使文艺创作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成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标识。

二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充分发挥文艺创作以美育人、美以成人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积淀中最具永恒的属性是审美属性,“以和为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特别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在文艺创作中始终贯穿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理念。无论何种门类和形式,中国艺术都追求“以形写神”,讲“气韵”、“神韵”、“意境”,汉字的象形之美、书法的线条之美、中国画的"写意"之美,都在世界艺术中展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特质。今天的文艺创作已具备各种新技术新媒介的支持,但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和技法,都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和美”的内涵、“大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

三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作精神,在文艺创作中展现大美之艺。文艺经典都是精雕细琢、久久为功的产物。许多文学巨作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劳动结晶,许多古代造物如建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中注入了精湛的匠作技艺,才达到了“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精彩。今天的文艺创作要坚持精品意识,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打磨每一件作品。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把文化遗产和古典艺术的精华转化到文艺创作中。新时代十年在这方面有了许多新成果,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在需要为文艺创作提供更多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条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播上拓宽渠道,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创造更多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的高峰之作、传世之作。

中国文艺网:近年来中国美协在重大主题创作方面树立新时代美术创作标杆,新一届全国美展开启了创作动员,我们该如何认识新一届全国美展的时代意义,下一步创作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范迪安:新时代十年中国美协聚焦党和国家大局,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喜庆党的二十大召开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组织实施系列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参与创作的近万名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形成了对中国美术创作攀登时代高峰的坚定信念。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起步时节,中国美协召开美术创作推进会暨全国美展创作动员会。全国美术界在新时代十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繁荣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了思想上更高的共识,形成了创作、研究、传播各个方面更积极的状态。接下来,我们要用高昂的思想精神状态来迎接全国美展的一系列工作。

古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我看来,新一届全国美展就是一篇全面展现当代美术创作成果的大文章,我们要思考所著、所写应该合什么样的“时”。这个“时”既是“时间”的“时”,又是“时代”的“时”。全国美展也是一部视觉上的大型歌诗,我们要思考所歌所咏应该合什么样的“事”。这个“事”是“事物”的“事”,更是“事业”的“事”。全国美展的时代意义,我们既可以从新中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去总结,更是要站在当下时代的坐标上来思考。如何搞好创作主题的研讨研究,搞好整个组织的方式,包括评价标准,坚持目标导向,形成科学规划,凝结集体合力,实现有效推进,这是我们要共同要做的工作。

新一届全国美展我们该画什么?经过了十年,围绕着脱贫攻坚、建设小康、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百年华诞、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及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建设进步的现实,美术界已经做了许多创作构想,形成了大批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我们如何把握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方向性的大主题,我认为还是要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来学习、来思考、来提取、来聚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让我深刻感受到,这应该是新一届全国美展在创作上的新主题、总主题。我们如果能够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色,我们就能够有更多的历史纵深感,也有当下的奋斗感,更有前瞻的未来前景感,就有可能把它转换成具体的形象、造型、画面和不同艺术门类语言的表达。

全国美展的时代新水平要靠艺术创新来体现,艺术创新是全国美展高质量高水平的重要标识,这也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是全体美术工作者的使命,我们要加强创新意识,在融汇古今、融通中外方面更多做学问、下工夫,要自觉抵制浅尝辄止、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浮躁之风。做好中华美学精神和时代表达的结合,使思想内涵和艺术创新相得益彰,这是全体美术工作者面对的共同课题。

(编辑:韩冲)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