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评论 > 锐评

中式脱口秀的下一站在哪儿

时间:2022年12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员晓明
0

  随着史上评分最低、口碑争议最大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关于脱口秀的喧闹逐渐归于沉寂。就像本届冠军呼兰在表演中回应的: “我承认的确没以前好笑,但是不是我们也没以前爱笑了”,进而说,“其实咱们都是一边儿的,咱一边儿人,就不互相骂了”,道出了今年脱口秀行业面临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腾讯视频发布的《脱口秀营销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脱口秀俱乐部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个位数增长至2021年的179家。2021年全年,全国线下商业演出场次高达1.85万场,较2019年增长超50%,全国脱口秀线下演出票房收入达到2.24亿元,观众近220万人次。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中国脱口秀行业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蜕变,进入了爬坡阶段。

文本——对生活的洞察

  脱口秀通常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观照现实生活和社会情绪,演员通过自身具备的独特逻辑对其进行分析消化,进行或戏谑或讽刺的观点表达,用幽默的方式为观众带去欢笑、释放压力、引发思考。因此,脱口秀文本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话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感悟、理解和亲身体验。对“人”的生活本身的洞察,直击人和社会痛点,才能与观众共情,引得观众发笑。

  生活中人们的尬点、痛点、几乎都能成为脱口秀的创作素材, “社交”“职场”“家庭”“人际”等等,生活中人们关注什么、纠结什么,演员就讲什么,短短几分钟的段子浓炼生活百态和日常窘境,且这种“触碰”巧妙精准、一梗三番,点到即止。在看演出的过程中观众脑里浮现的可能是自己的心态和境况,以此演员和观众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涌动的共鸣。《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文本内容就涵盖了包括恋爱、婚姻、职场、运动、独居、童年和大家日常生活热点话题,每周播出都会有相应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些出圈的爆梗,均来自于演员对生活的洞察。《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冠军周奇墨尤其擅长从对一件小事的观察入手,比如到药店买感冒药、飞机上叫餐等,尽显生活本身的幽默和荒诞。

  更加突出的是,今年脱口秀文本重要性显著提升。本季《脱口秀大会》亚军鸟鸟——一个羞羞答答的“社恐”女孩,由于在语言运用、话语套嵌、观点输出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被“领笑员”陈鲁豫赞为“文本之神” 。在演员特质和表演上相对普通的孟川,在前几季脱口秀大会多次“一轮游”,今年也是由于文本技巧的纯熟,走得比以前更远。冠军呼兰的文本逻辑清晰,纵深感强,具有强烈的个人观点,观众评价其获得冠军实至名归。

  整季节目,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脱口秀演员对文本的重视,对喜剧技巧的推崇。脱口秀文本质量的稳步提升,是脱口秀技术和艺术提高的重要路径,也是脱口秀行业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与此同时,技术理性也会让脱口秀行业走向工业化、流程化,丧失其原初的激情和魅力。去年“横空出世”的徐志胜,今年在尝试面对充满喜剧技巧的文本时,也只能用情绪硬顶,即使声嘶力竭也难以获得观众积极的回应。失去“逗号”刘海儿标签的徐志胜在本季脱口秀大会起起伏伏的表现,预示着这一现象迟早会成为行业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情绪——互联网嘴替

  “得情绪者得天下”,是当下喜剧类节目的一大特点。《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莫不如此。与传统相声相比,脱口秀在引导观众情绪,带动观众情绪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在创作上,脱口秀演员利用表达欲寻找素材,以好笑的方式进行呈现。脱口秀演员通常需要寻找内心深处的情绪,比如诧异、郁闷、恐惧、愚蠢等等,以幽默的方法,表达出一定的态度,如果可以形成观点,就需要在价值层面加以简单阐述。事实上,大家对于感觉、情绪层面的东西一般不会去深究。脱口秀演员把这种感受深入挖掘、进行细致梳理,用反转、对比、放大、讽刺的手法,或放到另一个层面去考量,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笑料自然流露。这会让观众感觉到,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说不出来,也没法精准表达,脱口秀演员帮我说出来了。一些优秀脱口秀演员“互联网嘴替”的称号也由此诞生。邱瑞对“3.99元的防滑拖鞋”等廉价产品的吐槽,梁海源“昨天没睡好,今天早点睡,明天不能这样了”的时间观念,豆豆讲体检的尊严等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抵达观众内心深处。江梓浩用咆哮式的语气吐槽,“一个二十几岁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平凡和普通是常态,成名和暴富是‘变态’,有问题的是他们好吗!”无疑喊出了当下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如果演员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精确、细致,那么观众会产生一种“不是我一个人如此”的感受,孤独感被冲淡,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会被消解。

  生活化、情绪化和细致的情感剖析,是当下脱口秀受到年轻人广泛欢迎的重要因素。脱口秀演员对观众情绪心理的重视和把握,使得脱口秀在年轻人群体中具备了远超相声、戏剧的影响力,脱口秀的出梗方式和密集程度也更加适应当下年轻人对于笑的需求,其表达的态度也更加能够引起年轻群体的共鸣。《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冠军王勉以一句歌词“生活以痛吻你,你扇他巴掌啊!”传递了自己的态度,奠定了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

  我对一件事情有情绪,以搞笑的方式表达了我的态度,其他一概不必深究,生活流的脱口秀大抵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脱口秀大会》的口号是“每个人都可以快乐5分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情绪和态度中的脱口秀,让脱口秀的表演始终停留在情绪层面,很难避免“冒犯”和非理性的争执,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简单化、碎片化又加深了这一层误会。呼兰在《圆桌派》第六季节目中说,“创作者永远都说观众爱听的,我觉得这事也做不了几年就完蛋了。”脱口秀演员始终在强调,笑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那么,演员应该把视野放开,关注和讲述人们真正关注和想表达的东西才是进阶的路径。走在喜剧最前沿的脱口秀,有责任开启新的探索和尝试。

表演——声行合一

  脱口秀表演既是表演者个体面对观众进行表达的一种行为,也具有通过扮演和模仿叙述特定内容的特点。从概念上看,脱口秀表演是演员在一种特有的角色或身份逻辑内核中开展行动的行为,是一种与观众直接互动的舞台表演。

  李诞在节目中说,脱口秀演员在表演时不是塑造,是把自己真实的某一个人格逐渐放大。这实际上是在强调脱口秀演员表演的真实性,只有观众相信了这是演员自己,观众进而才会相信演员所说的内容,循着表演逻辑走,才会与演员构成共情。这样的表演也才能成为一场好的表演。无论从脱口秀表演的具体要求来看,还是通过引发争议的现象来看,脱口秀表演应具有生活化的真实,这既是脱口秀自身特质的要求,也是社会群体的判断。因此,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追求自然真实的生活化表演应当是表演的最高目标。

  脱口秀演员的自我表现力、共情力是吸引年轻人的核心要素。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不仅要具备出众的语言能力,在表演时还应做到声形合一,力求在给观众带去欢乐的同时,还能在观众的头脑中营造强烈的画面感。邱瑞讲自己租住三棱锥的房子、拉宏用网络用语讲述在上海当楼长的经历、童漠男分享的“北下关”记忆等,都给观众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与戏剧、相声等艺术形式不同,脱口秀表演完全由演员个人掌控,主动性更强。在脱口秀表演中,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通常也是最具魅力的部分,有的线下脱口秀演员表演甚至全程都是跟观众互动。演员作为表演者直面观众,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技巧营造表演氛围,引导观众关注表演内容,在互动中制造笑料,活跃现场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就是脱口秀演员的搭档,演员的表演也直接受观众的反馈和氛围所影响。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表演调动观众参与到表演之中,或者间接地运用语言技巧(语气、语调、吐字、发声等)的张弛变化引导、感受观众的信息接收情况和即时情绪,随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演。

  线上脱口秀的段子只能用一次,演员在不停的极限创作焦虑下,灵感逐渐枯竭。伴随《脱口秀大会》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演员逐渐成熟,演员原始“人设”和境遇发生变化,其创作空间也受到了更大的压缩。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不可能只靠人生经历、采风之类的继续创作,在表演上翻出花样也不现实,进一步的成长需要新的生活经验、需要更深的底蕴和稳定的价值观念支撑。

业态——蓬勃发展

  与小园子相声逐渐式微相比,小剧场脱口秀逐渐兴盛。究其原因,相声演出有着既定的程式,近些年对相声回归传统的强调,也使得相声把自身局限在了对传统段子改造上,并未从传统相声段子中提炼出喜剧的结构和技巧,实践中完全凭演员个人天赋。相对于脱口秀演员对观众心理的研究,表演的轻松随意,相声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限定在程式里面,逐渐缺乏与观众真实情绪心理的剖析和把握。这就构成了与脱口秀的本质区别,年轻观众无法在相声的故事中共情。

  每个人都可以说5分钟脱口秀,彰显了脱口秀行业的低成本、低门槛属性。《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的持续火热,带来了线下酒吧、小剧场对脱口秀演员的接受,形成了自己的观众群体。脱口秀大会虽然真人秀综艺属性更加明显,但它始终把自己定位为脱口秀的推广平台,是脱口秀行业的广告。综艺节目的成功,不断拉升脱口秀演员的生存空间,为脱口秀节目形式进行推广、线下脱口秀人才的聚集、脱口秀观众和市场的培育都作出了贡献。脱口秀行业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大部分演员从免费的开放麦反复打磨段子,成熟后进入商演,提升能力、积累人气后再进入平台节目增加曝光机会和关注度,具备实力的还可以开专场。一些大的脱口秀机构还有自己的训练营或者举办自己的线下比赛来选拔人才。当然,这只是一线城市脱口秀人才和机构的理想发展模式,在二三线城市的脱口秀俱乐部仍然举步维艰。整个脱口秀行业发展引擎还没有建立,产业链的探索和成熟还有待时日。

  随着脱口秀俱乐部的不断增多,脱口秀人才不断丰富,一些地方形成了地域化特征明显、小圈层特质突出的脱口秀演员和观众群体。这种小剧场脱口秀演出环境更加宽松,演员和观众享受着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内涵”的隐秘快乐。这也是线上节目无法取代的部分。即使是线上脱口秀节目,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观众群体内自娱自乐的问题。表面上,脱口秀很火,网络讨论很热烈。但事实上脱口秀的每次出圈,总是遇到争议,四处碰壁。去年《吐槽大会》体育专场上半场精彩出圈,在脱口秀界兴奋的同时,却不料惹出社会多方的口诛笔伐,导致下半场不得不停播。这说明脱口秀目前仍是一定的观众群体内的快乐,真正要像相声一样走向广泛的大众、成为一门社会上完全普及的语言艺术,在技术上、产业上、文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