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评论> 名家

邓在军:执导首届春晚,她是中国电视文艺的开拓者

时间:2022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艺 坛 大 家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国内联络部

  半岛彩票体育

  联合出品

  邓在军,女,1938年1月出生,重庆人,中共党员,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国家一级导演,我国电视文艺和春节联欢晚会的重要开拓者,中国首批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编导播出了大型歌舞剧《东方红》《白毛女》等,八十年代以来主要负责电视文艺专题,执导了1980、1983、1987、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国庆40周年晚会《我爱你中国》等, 成功转播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开闭幕式,编导了《毛泽东诗词》《百年恩来》等专题艺术片。1998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推选为首届中国百佳艺术工作者。2015年,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

扫描二维码进入艺坛大家视频专题

  邓在军《勇立潮头》:执导首届春晚,她是中国电视文艺的开拓者

  她,坚韧不拔,

  是在文工团里成长的军队女儿;

  她,敢作敢当,

  是中国电视文艺的开拓者;

  她,开风气之先,

  成为春节晚会的奠基人;

  她,沉着若定,

  担任第十一届亚运会开闭幕式

  转播的总指挥。

  她就是

  中国电视艺术元老级导演

  邓在军

  成为文艺兵,实现“在军”梦想

邓在军军装照

  邓在军,1938年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从小得到家人特别是祖父的宠爱,在家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因为祖父希望她是个男孩,年幼的邓在军心中产生了“一定要比男孩强”的信念,从小养成了一股倔劲和不服输的劲头,尽管身在小城中,却发誓有朝一日定要走出去,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号角声中,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1950年春夏之交,荣昌县解放。此时的邓在军也长成为一个聪明伶俐懂礼貌又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姑娘。

  当年她才12岁,对大家庭般的部队生活充满憧憬。当她泪流满面地看完部队宣传队演出的《白毛女》《兄妹开荒》等剧目后,决定去当文艺兵。

  但在这之前,部队招考文艺兵时,妈妈没同意报考,于是,邓在军就背个书包,穿上两件衬衫,背着妈妈悄悄离开了家,从荣昌到永川去参军。

  被邓在军坚韧的精神和过人的胆量所打动,部队首长破例同意未满13周岁的她参军了。就这样,邓在军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员,真正“在军”了。

  当时,西南地区匪患严重,邓在军随部队进山剿匪。白天作战,晚上演出,还要站岗放哨。小小年纪的她不甘示弱,把这一切当作最好的锻炼。

  1952年,全军文艺汇演,邓在军主演的歌舞剧《牧童山歌》获得表演奖,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亲自为她颁奖。

邓在军表演照

  1954年,文工团进藏慰问部队指战员,面对高原反应的艰难挑战和餐风沐雨的生活条件,邓在军毫不退缩、咬牙坚持。由于她表现突出,部队特授予她三等功,并评她为先进工作者,这让她又一次感受到“在军”的荣耀。

  开拓电视艺术事业,引领时代潮流

  1958年,邓在军与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尔均结婚。1959年,她告别热爱的军队文艺工作,调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改行担任电视文艺节目编导。

邓在军工作照

  邓在军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步一个脚印开拓自己的事业。

  从转播《东方红》、编导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到执导《我爱你中国》《亚运前夜》晚会、成功转播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再到编导《毛泽东诗词》《百年恩来》等,荧屏上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这些大型文艺晚会或电视艺术片,都和她的名字连在一起。

  在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下,她勇立潮头、开拓创新,执导出一台又一台精彩纷呈、叫好又叫座的春节联欢晚会。

1979年除夕“迎新春文艺晚会”,李光曦演唱《祝酒歌》截图

  1979年除夕,与《西游记》导演杨洁携手编导“迎新春文艺晚会”,首次采用茶座和交谊舞形式,《祝酒歌》在这届春晚唱响,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经典。1983年,编导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在电视中采用动画表现新旧年的交替,卓越的效果让晚会广受好评。

  邓在军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形式的首创,更表现在对新人的大胆启用上。

  费翔、毛阿敏、韦唯等著名歌星,最初正是由她发掘提携,从而登上春晚舞台一唱成名。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费翔演唱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邓在军力排众议,启用台湾青年歌手费翔,并突破一个演员只能唱一首歌的规定,让费翔唱了《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两首歌。间奏部分,费翔动感的迪斯科舞也得到保留,为此,邓在军差点被处分。

  最终,《冬天里的一把火》赢得满堂喝彩,也让迪斯科风靡全国。费翔后来接受采访时说,邓在军当天在主控室,坚持给他全景,把他所有的舞蹈都收了进去,所以这一生都要感激她。

  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型文艺节目总导演和1990年亚运会开闭幕式转播的任务是邓在军担任电视导演以来所遇到的场面最大、难度最高、意义最深刻的两台节目。

  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晚会的收官环节,天安门广场上用气球和电筒组成的中国地图

  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晚会,她设计的晚会收官环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用气球和电筒组成中国地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亚运会开闭幕式转播中,邓在军将各种表演内容融为一体,使观众与场内连成一片,空中地面相互呼应,全景、中景、近景多层次表达,来体现“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会宗旨。转播大获成功,受到了各国电视专家的好评。她个人也因此入选《世界名人录》《国际名人辞典》《世界5000名人录》等。

邓在军荣获的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证书和奖章

  2015年10月,邓在军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

  牢记总理谆谆教诲,弘扬总理伟大精神

周恩来夫妇与周尔均夫妇合影

  如果说邓在军有什么特别的喜爱,那么海棠花便是她一生的钟爱。从她第一次在海棠盛开的中南海西花厅见到七伯周恩来和七妈邓颖超,就深深地被他们革命家高洁的人格所吸引。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悲痛。邓在军立志要把周总理的伟大精神弘扬传播。

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百年恩来》片头截图

  为此,十多年后,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她先后导演了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百年恩来》、大型情景音乐会《你是这样的人》等节目,并主编《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一书,寄托对七伯的哀思。

  《百年恩来》的拍摄,是一次百年的追寻,历时2年多7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摄制组采访了300多位与周恩来有过亲身接触的人,探寻一件件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往事,共同追寻伟人的足迹,传承伟人的精神。

“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展品

  至今,邓在军仍清晰记得采访觉悟社成员管易文老人时的场景。当时,老人已经年满百岁,几年前就完全丧失了记忆力,连厮守身边的亲属都已经认不出来。当邓在军拿出周恩来的照片放在他面前,看到照片,老人的眼睛亮了,他用微微颤动的手指抚摸着照片,嘴唇翕动。老人家中还挂着总理的一幅照片,上方悬着一个条幅,写了“音容宛在,永别难忘”8个字。当邓在军问他的家人是不是管老写的时,老人慢慢抬起头,停了几秒钟,突然大声地喊出了条幅上的字,而且重复了三遍,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百年恩来》播出后,反响非常强烈,在当年角逐激烈的第16届电视金鹰奖专题纪录片评选中,获得了长篇电视纪录片作品奖。

  2021年6月11日,“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 在重庆市永川博物馆开展 人民网重庆频道 谢佳洁摄

  1998年,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在军开始举办周恩来珍品展。如今,耄耋之年的她依然在为周恩来珍品展四处奔波,志在将周恩来的精神发扬光大。

  怀揣着对党和人民的一腔热血,

  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动力,

  秉承着“求新、求精”的艺术主张,

  执导了一台台优秀节目,

  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牢记周恩来总理的

  谆谆教诲,

  她将周总理杰出、

  高尚的精神发扬光大。

  “热爱是最好的导师,

  你有多么爱你的国家,

  多么爱你的民族,

  多么爱你的事业,

  你就有多么大的出息。

  如果倒回去20年,

  我说我一定还要干电视。”

  回首70多年的艺术人生,

  已是耄耋之年的邓在军

  依然激情满怀,

  初心不忘!

  艺 坛 大 家 项 目 简 介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共拍摄老一辈文艺家100余人,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

  “艺坛大家”项目网络宣传推介工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挖掘、广泛宣传老一辈中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

  系列专题将在中国文艺网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