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权威发布)
全国已建设31家保护中心和20家快速维权中心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4月26日是第二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26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刚刚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9)》,对相关主题进行介绍。
当前,全球知识产权需求呈上升趋势,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2019年,我国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统筹谋划推动取得新进展。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顶层设计方面,出台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建设方面,修订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进一步提高侵权行为处罚力度,新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方面,31个省(区、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全部调整到位,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格局。
开展重点领域整治。在互联网领域,开展“剑网”“铁拳”等系列专项整治,解决侵权假冒高发多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进出口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开展“龙腾”行动,把好进出境国门。在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地理标志专项整治等,保障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强化司法保护力度。2019年,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伪劣犯罪案件1.6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万余名。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及侵权假冒伪劣犯罪案件9200余件、1.6万余人。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8万余件,审结47万余件。
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新进展。其中,投资贸易更加便捷,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举办大型交易会、博览会,修订、废止400多部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及相关规定。市场准入更加开放,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所列事项,压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种类。政务服务更加优化,简化企业注册程序,推行全程网上办理,新办企业基本实现不超过5个工作日。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效率、缩短审查周期,降低知识产权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信用监管,探索智慧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 2019年11月,新修订的商标法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倍数,由修改前的3倍以下提高到了5倍以下,出台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规制商标囤积注册等行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019年,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已经缩短至4.5个月,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17.3个月,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提高商标、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压缩审查周期,更好满足社会需求。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9万件,同比增长13.7%。截至目前,在全国已建设31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20家快速维权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我国始终注重同世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不断深化打击侵权假冒全球治理,努力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同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获得国际社会赞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位列第十四,较2018年上升3个位次。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排名从2018年的第四十六位跃升至第三十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