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今国内摄影界,各类摄影团队活动丰富多彩,技术培训线上线下无一不足……大众摄影已然不是有热情没热情,而是热情如何引导;不是有钱没钱,而是钱往哪里投;不是努力不努力,而是如何有效地传播作品产生效益……如何将摄影这一最普及的大众娱乐形式引入文化属性,提升大众摄影的内涵与深度,一直以来,成为大众摄影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中国摄协三门峡培训中心结合当下大众摄影在旅游风光人文领域的广泛性,邀请胡武功、孙振军、苏学、苏唐诗、李学峰等业界专家现身说法,生动具体地从选题立意、观察视角、风格特点以及传播渠道等多方面,给予专业指导;鼓励学员专注一点坚持不懈,将摄影热情引向文化关注。
旅游摄影是大众摄影中最热门的一类,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还是用摄影这一视觉语言,有目的地记录一次异国人文之旅,传递友情促进共同进步?曾经在15年间30多次深入尼泊尔的亚朵集团首席摄影师苏学通过拍摄大量影像,以东方摄影师真诚友善的视角,观察深描这一东方古国的人文生态,有态度有情怀,用摄影语言传递价值观。苏学指出,把握探索(拍什么)、发现(拍谁)、记录(怎么拍)、传播(给谁看)四个环节,明确主题,做好功课,拍有用的片子,才能“用摄影语言讲好国际故事”。建筑摄影是旅游摄影中的一大热门。“千只长镜聚焦十七孔桥金边”的壮观,是中国大众摄影热颇具代表性的一景,那么学习效仿经典作品的背后,是否存在机械复制名家之作,将统一标准误入充满个性创造性的艺术创作之隐患?以拍摄建筑成名的河南摄影家苏唐诗引导大家,“用心看见,用心呈现”,才能避免千人一图,拍出自己的风格。
大众摄影的另一大问题是普遍缺乏选题的视野和眼光,见啥拍啥,眉毛胡子一把抓。河南省摄协副主席、摄影家孙振军以自己几十年的摄影经验积累,为大家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实践十分具体的“解药秘方”。他认为,摄影主体的思想倾向、镜头的观察视角、图像的表达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是一个成功摄影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要以小见大,抓取“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坚持经年,以时代叙事,积累总结成系列。出身农学专业的山西摄影家李学峰,是一位以工作身份关注行内熟悉的农耕文化,坚持数年走向成功的典范。他三年来将镜头聚焦一年四季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影像如诗一般,呈现详尽精美,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结集成书,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
中国摄协三门峡培训中心历次培训学员,除部分为来自各基层摄协工作人员外,大部分为非职业摄影爱好者。以最近举办的这次培训班为例,142位学员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基层单位,其中摄影爱好者人数过半,基层摄协及摄影机构人员占四分之一,学员平均年龄50余岁。尽管摄影经历和兴趣方向各异,但热爱摄影、具备一定摄影技能、期待在摄影领域开拓自我做出成就,构成这一群体的共同特点。大家带着强烈的学习热情不远万里聚于三门峡,充分说明基层摄影队伍求知若渴、期待提高。大众如何从娱乐摄影走向文化摄影,专家引路,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