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专题

大国潮——文化传承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时代机遇

时间:2024年02月05日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中国网信杂志编辑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

  当202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

  从皑皑白雪的北国到郁郁葱葱的南方,从现实空间到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声音响彻中华大地,新年的问候和祝福,送来了春天的讯息。

  在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国货潮牌”这个新词,“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

  而就在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指出,要大力发展“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国货和潮牌,这两个以前并没有强关联的词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影响至深的邂逅。

  大国之潮,国之大潮,波澜壮阔,折射出一种大国复兴的磅礴气象。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这个有过汉唐气象、魏晋风度,诞生过李杜文章、“四大名著”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这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正在信息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何以国潮

  一个先进的执政党,必须站立时代潮头,把握时代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犹如两条奔腾浩荡的江河之汇流,巨浪奔涌,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观景象,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鲜明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指引。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两个结合”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潮流的指向,这是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丕变的故事,这是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无论是人们的心态,还是思想、文化、器物,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变革正在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不仅是一时之运,还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

  从“沉沉酣睡我中华”,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的长途跋涉,如今山河无恙,国富民强。中国人民用坚实的步伐,一步步走进世界的舞台中央,这是我们的底气与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总书记深刻指出。

  无论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网上“圈粉”无数、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成为全球顶流,还是“麒麟”操作系统、“鲲鹏”处理器、“朱雀”芯片等上古神兽伴随着科技力量腾跃而出;无论是“村超”热、淄博热、尔滨热、博物馆热、汉服热等牵动亿万网民的目光,还是“祝融”“嫦娥”“天问”等航天重器的优雅命名被网民追捧······网上网下,国风劲吹,充满着中国式的浪漫和自信。

2023年9月28日,江西省德兴市城南幼儿园一群身穿汉服的小朋友手提中秋花灯,开心向前奔跑。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就是网上的热潮。无数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和作品吸引着网民的目光。

  2021年,河南卫视凭借一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节目在中秋节拿下多个热搜;《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等一系列高质量文化节目赢得了高口碑和收视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系列文化节目网上“圈粉”无数;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小玉壶”归乡之情,体现大众盼望海外流失文物回归故土的热烈情感······

  战国的剪纸、秦朝的腰鼓、汉朝的泥塑、唐朝的舞狮、明朝的蛋雕······这些一度冷门的“非遗”项目如今成为网上的“香饽饽”。“3D立体汉字”、“全国文物古迹地图”、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用全新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网络平台上爆火。

2023年2月6日晚,湖北武汉,市民参加“夜游湖北省博物馆”活动。图为江汉平原皮影戏。

  “国漫”精品频出,《深海》《姜子牙》《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白蛇2:青蛇劫起》等一大批动画电影将中国传统故事以创新方式呈现,形成了一种“新国潮”动漫。

  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国潮崛起的重要平台,“非遗里的中国式浪漫”“老手艺里的新中国”等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热点。截至2023年10月,哔哩哔哩网站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高达2.85亿,相比2020年增长近一倍,其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比约为70%。哔哩哔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累计播放量突破120亿。

  这种文化氛围毫无违和地“传染”到国货市场上。

  2021年,《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关注度上涨528%,国潮在抖音上搜索量也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品牌日·2022百度消费搜索大数据》显示,国货消费品牌搜索热度近一年上涨27%。

  京东《2023中国品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从产业端看,以国潮为设计理念的产品种类扩充了231%,生产国潮产品的品牌数量增加了223%;从消费端看,购买国潮相关商品的消费者数量增长了74%,成交金额增长了355%。

  与此同时,各商家也紧紧抓住商机。2018年5月,天猫推出“国潮行动”;2019年5月,阿里巴巴“新国货计划”正式发布,拼多多推出“上海老字号新电商计划”······众多平台企业把握契机,持续为国货品牌发声。

  国潮涌动,从百雀羚等美妆到高梵、波司登羽绒服,涉及服饰、美妆、家电、汽车、音乐、美食······电视剧《繁花》热播之后,更是带出了一众国货老品牌。

  长江后浪推前浪,被称作“后浪”的年轻人,是推动国潮的主要人群,是国潮的最大拥趸。

  新华网以“得物App”为研究样本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这些追捧国潮的年轻消费者中,“90后”“00后”是主力,贡献了74%的份额。

  2024年年初,《中国网信》杂志针对年轻人对国潮的态度开展网络调研。调查数据显示,85%以上的人喜欢国潮,其中,占比最高的是18岁以下人群,喜欢国潮的高达96.76%。

  “国潮最初的表现形式,更多是鞋服快消等潮流品牌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或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或与其他国产品牌跨界合作进行时尚产品设计所产生的一种风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表示,“后来慢慢地,它代表了国货、国产品牌的潮流化、时尚化趋势。如今,国潮概念又有了新的分化,变成了一般意义上国货品牌所生产的蕴涵中国风、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的流行,以及被人们广泛认可并激发消费的趋势。”

  国潮与互联网浪潮相向推动,潮起潮涌。

  根据《中国网信》杂志调查数据显示,51.27%的被访者表示主要通过电商平台、网络媒体接触国潮。其中,18~35岁的青年人最多,占比达76.27%。互联网是最主要的国潮品牌信息传播平台,40.46%的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国潮品牌信息。

  当国潮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文化的走向,融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它承载的意义不仅仅是物品,还代表了一种文化自觉和认同。

  “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国潮。”半岛彩票体育主任郝向宏表示,年轻一代就是挺立“潮”头的“弄潮儿”。

  弄潮儿向涛头立。

  在中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这一代年轻人心底对祖国的热爱也已被彻底唤醒,国潮的涌动,体现了人们对这个正阔步行进在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国家的热爱。

  自信,成为当代年轻人最鲜明的标签。而他们将来会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预示着一种巨大且长久的浪潮来临。

以何为潮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志气高昂、骨气坚定、底气充足。

  在福州,有个著名的打卡地——三坊七巷。人们不会想到,如今爆火的明清古厝“三坊七巷”曾面临被拆除的风险,一度风雨飘零。三十余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推动三坊七巷古街区保护修缮。

  现如今,三坊七巷内的部分景区场馆开放了夜间游览,还打造了特色文化集市和精致街头小品,成为福州夜色经济新地标。从“保下来”走向“活起来”,三坊七巷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苏州。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时的这一席话,指向的是一个城市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文化让经济拥有更深厚的底蕴,经济让文化创造更多元的价值。

  2023年夏天,大量网民聚集在直播间,围观一场场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网民直接将其简称为“村超”。这个词具有巨大的网络传播力和穿透力,一场圈地自萌的农村赛事,升级为全民参与的现象级乡村文体活动,全网浏览量破百亿。

  “这是一场充满民族文化元素的嘉年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地各民族奋力拼搏、公平竞争的现代体育精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

  “这个冬天,尔滨赢麻了!”网民留言。

  哈尔滨,一个重工业明星光环早已褪去的北方城市,成为2023年最后一个顶流并仍在持续爆火。

  “南方小土豆”“砂糖橘”“小蘑菇”等一众昵称成为网络热词。神秘的鄂伦春族人、呼着热气的麋鹿、抱白色狐狸的姑娘、透明的冰兵马俑、奶味十足的马迭尔冰棍儿······构成了一个奇异的冰雪童话世界。

  根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1月1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

  出圈,不是偶然,亦非一日之功。

  从2023年年初开始,黑龙江省就在新媒体平台铺开宣传,形成红专街早市、万人雪地蹦迪等网红打卡地,更在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方面下足功夫。

  这是地气与网感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服务相互映照,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热情相互推动,形成一种积聚于空间的新型消费。

  西安大唐不夜城、北京中轴线、淄博烧烤、跟着演出去旅行、城市漫步(City Walk)、围炉煮茶······一系列充满浓郁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腾飞。

  “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云游长城”“中华古籍资源库”······一系列“美爆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受到追捧。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信息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在数字技术支撑下,这些曾经铭刻于青铜、誊录于丝帛、书写于简牍、印刷于纸张的文明印记,穿越厚重的历史,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2023年3月10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众多精美国宝文物展出亮相。图为殷商时代甲骨文。

  从文化到商品,从网络空间到现实空间,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悄然到来。

  这不仅是文化之潮,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

  除了衣食消费,国潮还体现在科技创新领域。据百度《年度国潮符号》榜单显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和5G等高新技术热词入选“年度国潮科技”符号。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用科技造福国民、引领世界、实现民族复兴,是国潮的使命。”张铮表示。

  中国制造、中国产品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近年来,华为顶住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打压行动,将“麒麟”处理器作为自主研发的代表和重要突破口。2023年8月29日,在没有任何前期铺垫和预热的情况下,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Mate60 Pro开启首发,开售瞬间即被抢购一空。

  日本一家调研机构对华为样机拆解后发现,Mate60 Pro国产零件达到了90%,“含美率”几乎为“0”,剩余10%为次要零件。

  华为于2019年正式发布“鸿蒙”系统,“鸿蒙”意为“万物起源”,同时也寓意国产操作系统开端。服务器芯片“鲲鹏”、5G芯片“巴龙”、移动终端芯片“麒麟”、智慧显示芯片“鸿鹄”······一系列蕴含古典意蕴新商标的推出,意味着华为布局“万物互联”的战略一步步展开。

  同样表现惊艳的还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2023年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广汽埃安生产线下线。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而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出口491万辆,超越日本,跃居世界首位。过去三年内,中国汽车出口完成了“三级跳”,超越韩、德、日三个国家,世界正在迎来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电动乘用车销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融合,在占领技术高地并整合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开始实现跨越。

  国货通过内在的品质升级、品牌化运营,在诸多高科技领域落地开花,打造出更高品质的商品。

  “我们很多国潮的新产品和新品牌,体现了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国潮品牌或者说这个国潮现象看作中国创造人类工业新文明的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表示。

  人类工业新文明正在中华大地上悄然萌芽,这将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创造的重要成果。

  不到10秒钟,一台笔记本电脑就从产线上送出。这个超级制造工厂在天津落成,这里的智能化产线长达120米,屋顶上3万平方米的光伏板一年可为厂区减少碳排放达3000吨。这个超级制造工厂集中折射出我国制造业更加智能、更显绿色、更趋融合的新趋势。

  而这样的智能工厂在2023年大幅增加,全国已突破8000个,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优势加速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余家,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迈上新台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阔布局正在铺展。

  正是依托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国产品牌发力创新,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分析,很多中国品牌商依托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体、快速的传播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消费者需求,开发出更具魅力、更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从注重数量,到关注质量和体验;从贴牌代工,到创立品牌;从大订单、闷头生产,到柔性制造、个性定制、工厂与市场精准对接······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产品发生了巨变,迎来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

  这种硬核实力,是国潮兴起的硬支撑。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三个月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创新突破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质态。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早已成为推动国潮发展的新引擎。

  国潮兴起,对中国企业和品牌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升级契机。企业“质变”提升背后,是中国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拥抱,也是“量变”积累的结果。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提到,国潮既要有好看的皮囊,也要有有趣的灵魂。国潮要更好发展,不能靠煽动情怀销售,而是要依靠高品质,必须要有硬实力支撑。国潮不能只在服装和化妆品,而是应同各个产品相连,变成中国工业文化的灵魂。

  这种中国工业文化的灵魂,蕴含着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中国味道,继承了古代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因,正在开创中国引领世界潮流的光明未来。

潮起潮更高

  国潮是文化潮、经济潮,也是国家潮、思想潮。

  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丰富,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东亚文化格局,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式上,一幕幕诗意与创意结合的“中国风”场景令世界瞩目。这是大国深厚文化内涵的外溢,一系列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美妙创意收获全球如潮点赞。

  中国式审美,总能惊艳世界。

  一位身着红色汉服的中国女孩,走在满是欧美面孔的异国街头,华服飘飘,路人纷纷上前与其合影。

  TikTok(抖音海外版)平台上的这段视频已经获得超过150万次观看。这类以汉服为主题的短视频在TikTok上比比皆是,标注“汉服”(#hanfu)话题的短视频在TikTok上的观看总量已经突破20亿次。

  翠袖红裙、宽袍广袖、青衫白褂······“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章之美,背后是礼仪与文化的底蕴,那些服饰的面料、花纹、图案无一不在讲述着中华古老文明的现代传承。

  越来越多热爱汉服的年轻人,推动这项小众爱好形成了百亿级产业,覆盖近4亿人的消费市场。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上,汉服的价格从15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满足了海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很多海外媒体称,中国年轻人的穿搭已经触动了全球Z世代的时尚雷达,成为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正如《Vogue》杂志评价所言:“如果中国时尚本身就是一个定义,那么它的风格就是博采众长,新鲜而勇敢。”

  除了汉服,中国网络文学也正在成为世界潮流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据中国作家协会《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网文已向海外输出作品达16000余部,包括实体书授权超6400部,上线翻译作品9600余部。

  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充满想象,了解并走近中国的意愿不断上升。

  2021年9月26日,“2021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亮相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文学已经纳入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议程。

  2022年,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中国网文“出海”的覆盖面极广,读者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阅文海外门户为例,读者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读者增速最快的则是巴基斯坦。

  展望未来,这必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现象。

  借助互联网,中国应用、中国作品、中国元素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文化纽带。

  一家由三个硕士研究生于2011年创办的年轻游戏公司米哈游,凭借二次元游戏《原神》,爆火全球。它为何能以中国文化为载体向欧美市场扩展?又如何持续多年热度不减?

  用户永远只为品质买单。目前,在TapTap游戏社区中,《原神》评分为8.5,有超40万名用户参与评分,其中,有超20万名用户为游戏打出五星评分。《原神》还获得有着“游戏界的奥斯卡”之称的TGA2022年“玩家之声”大奖。

  近年来,我国电子竞技行业也在迅速发展。2019年,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产值规模开始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23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引发了大众对电竞的关注。人们突然意识到,电竞,这一新型竞赛为年轻人社交提供了新途径,在他们的父母几乎毫无感觉的时候,年轻人正在这个网络空间的赛场上竞争、拥抱和欢呼······

  当源自中国的微短剧在海外爆火,腾讯WeTV、爱奇艺国际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自媒体博主视频中的诗与远方在海外“圈粉”无数······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正映入世人眼帘,中国潮流正在影响世界。

  据《中国网信》杂志调查显示,与“日韩潮流”等对比,64.45%的被访者更热衷于国潮。其中,18岁以下被访者中68.73%更喜欢国潮,占比最高。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表示,“国潮”兴起与“日韩潮流”既存在共通之处,也存在互鉴之处。“日流”融合日本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和当代艺术元素,以动漫、卡通、电子游戏、街头时尚等为媒介,首先在日本国内获得高度发展和认可,并以此为基向全球传播,获得巨大的影响力。“韩流”则紧紧抓住互联网兴起、社交媒体普及的契机,2000年之后,韩国以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数字漫画、美容和时尚等为媒介,在全球争得一席之地。

  今天,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思考,这将成为影响世界的巨大时代潮流。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这个伟大时代,需要理论和思想的引领。这个伟大时代,也能够产生先导理论和思想。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

  中国道路每一步前行都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深刻探索,其中蕴含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认识,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传递出一个东方大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深入理解和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前瞻性思考。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交汇,必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启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力量,谱写出这个星球上最为壮丽的文明史诗。

  天鸡喔喔呼潮鸣,蛟龙入海卷潮回。

  文化潮、经济潮、科技潮、思想潮、国家潮······将来还有更多的大国之潮汹涌澎湃、光华四射。这是一个大国兴起所带来的虎啸龙吟、鹤鸣九皋,这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带来的浪拍万里、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

(编辑:于欣悦)
会员服务

Baidu
map